109年服務成果報告
慈懷園中途之家服務
安置人數:
安置49位個案,378人次(10~18歲少女)
社工會談
透過每月會談二至四次,適時釐清個案需求,包含穩定個案在園生活及情緒、行為輔導、人際關係技巧訓練及建立、情緒管理知能、生涯規劃、相關法令知能建立、增加家庭適應及互動、引導建立正確價值觀等協助,共服務49位個案,109年度會談831人次。
修復家庭重聚關係
- 電話聯繫: 每週固定安排案主家庭聯繫一次,共服務49位個案、974人次。
- 會客探視: 安置滿一星期後視案主狀況,安排會客事宜,年度共提供會客服務53次。
- 家庭訪視: 以案主穩定就業及就學滿2個月,由社工安排帶案主家訪,增加個案與家庭情感依並修復親子互動關係,利於案主後續結案能順利返家生活。109年度社工家訪3次、安排個案返家23次。
心理健檢、諮商
109年度完成13名園童心理健檢,18名個案接受心理諮商輔導,總執行342次,藉由心理諮商給予正向情感支持並針對創傷歷程提供修復。
學校適應
- 就學安排: 輔導案主就學適應,協助報到、註冊等,關懷案主在校成績、人際互動等狀況。
- 學校互動: 密切與導師聯繫瞭解案主就學狀況。於案主出現適應不良及違反校規時,給予輔導、教育及提醒。109年共服務49位個案,穩定就學個案共計38人,占全體安置人數77.6%。
就業媒合
- 11名提供就業及相關職業培訓,並安排於本園烘焙坊培訓,順利取得烘焙麵包、蛋糕、中式麵食丙級證照7張,其中5名後續結案返家穩定就業中。
- 109年度提供165人次就業媒合資訊及就業諮詢輔導與分享(幼教、烘焙、美髮、超商、飲調等)。與就業情報合作辦理檢測,安排專業職涯諮詢師到校協助諮詢,讓青年學子們在畢業前能透過職涯探索,性格解析,找到適性發展方向。針對未來升學方向或如何與職場接軌,給予適切建議,進而提升學生的職場競爭力及未來就業力。
- 結合就業服務資源,辦理職業檢測,計有28名參與。
- 結合勞工處青年及就業職訓科,辦理職涯課程:宜蘭餅工廠及麥當勞職場體驗,共計20人參與。
- 連結商家資源(咖啡簡餐店),媒合烘焙坊成員1名就業。
健康照顧
- 三餐營養供給: 中途之家固定提供三餐,總服務人次為378人次,全(109)年度共提供27,983人次用餐服務,照顧園童均衡飲食,使其健康成長。
- 就醫狀況: 109年孩子就醫次數為385次,平均每月32次就醫,其中以內(耳鼻喉)科、身心科、牙科為最,由工作人員陪同孩子就醫,過程中教導園童了解就醫程序、就醫權益,協助孩子提供詳細地就醫資訊予醫療人員,以便得到正確診療。
財務管理
每月固定發放450元的零用金,109年度共發放191,355元,提供閱讀金、榮譽金,提升孩子學習的興趣及意願並適時給予鼓勵肯定。
多元課程
結合各項專案項目多元滿足安置服務及提升服務效益,規劃園童多元課程:社團 | 參與人數 | 受益人次 | 課程 |
---|---|---|---|
舞蹈社 | 15人 | 150人次 | 園童可以學習基本動作並且獨立完成舞蹈基礎動作,且學習一首完整舞步。 |
體適能社 | 35人 | 252人次 | 園童學習基本營養攝取及體重管理概念,了解正確運動方法,園童對於體適能課程參與滿意度高。 |
烘焙社 | 8人 | 67人次 | 園童能夠於老師帶領下完成麵包及桃酥製作,對於未來升學及就業提供專業知識及建立基本學習態度。 |
職人分享 | 33人 | 70人次 | 經調查園童意向後,邀請餐飲店經營者、幼教老師、文創工作者、設計師與園童進行互動及分享。 |
黏土課程 | 17人 | 180人次 | 課程設計豐富,園童參與度高,完成6樣生活化作品,如:小夜燈、杯墊、收藏罐、指示牌、相框、餐袋。 |
羊毛氈課程 | 28人 | 110人次 | 學習羊毛氈基本作法,完成3-4樣小玩偶,藉課程操作達到舒壓及專注力訓練。 |
美術課程 | 18人 | 195人次 | 多樣化豐富的課程內容,提升園童美學興趣,發揮創作力、想像力,豐富自己的生活。 |
話劇課程 | 8人 | 50人次 | 課程設計豐富,引導園童學習觀察神情、肢體反應,理解溝通方式及情緒狀態,並藉由角色扮演、空椅子設計助於人際關係建立。 |
團體工作坊
109年辦理園藝治療8場,參與人數40人,186人次受益。以生命教育「打造心中一畝田」為主軸,課程中引導園童學習自我決定,依自己的想法規劃種植區域、品種、並以年節、民俗及園區植物作為課程設計方向,引導孩子藉由生活體驗,學習自我療癒。
性別平等課程
- 109年辦理情感教育團體,主題為好想談戀愛-兩性關係成長團體,團體對象為26名安置園童,依心理師及社工評估,將成員依議題、程度及年齡分屬三個團體,每個團體各辦理四場次,每一團體進行12小時,總共執行12場次、36小時。內容為認識性別角色、了解兩性的特質差異,了解自己的特質、價值觀與交友方式。增進成員同理心的培養,學習尊重他人的意願及感受,澄清愛情的內涵與個人的愛情價值觀。學習辨識人我界線,找到合宜的互動方式與增進自我保護認識「性」對男女在愛情關係中的影響及所帶來的衍生問題。
- 性別平等教育:針對安置園童年齡、屬性規劃8場次影片賞析及討論,另辦理三次團體輔導課程,認識自己、人際你我、兩性交往…等不同主題,社工帶領園童進行分組討論及分享。總辦理11場次,31小時,計有136人次參與。

少年自立生活方案
本會承接少年自立生活方案,協助少年銜接自立生活,順利邁向人生的下一階段。
針對少年的個別需求,降低少年經濟生活負擔,穩定就學就業適應外,連結網絡資源提供少年就業、法律、課業輔導協助,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109年我們服務18名少年中:
- 穩定就學之少年6名
- 穩定就業少年3名
- 升學加就業少年5名
- 提供52人次就業資源連結
109年度在社工陪伴下共9名少年結案,我們看到進入方案少年從徬徨無助到能獨立面對處理問題。除工作人員陪伴外,人際關係建立、親情連結也是必要的支持,引導少年學習正確交友技巧、學習溝通技巧、學會自我保護、正視與家人的關係。少年生活態度逐漸轉變,情緒及行為穩定,也提升了少年的自我概念及增強自信心,因此有能量去因應環境及增加對未來發展的選擇性,擁有成熟及正確的價值觀進入成年階段,開創屬於自己的人生。
脆弱家庭多元服務
社工固定至家庭訪視
本會脆弱家庭多元服務,服務範圍為宜蘭溪北地區五個鄉鎮(頭城鎮、礁溪鄉、宜蘭市、員山鄉、壯圍鄉),109年共服務448人次弱勢家庭,提供家庭正向力量並轉介各項資源(如就業、醫療、經濟、民生問題等)與多元化的協助,避免家庭再度陷入危機。
物資及經濟補助
依社工評估服務的弱勢家庭狀況及需求,以及時雨的概念,給予最實質的協助,幫助弱勢家庭找回穩定生活的力量,共提供137人次的經濟及物資補助。
親子活動
針對所服務家庭與一般社區家庭辦理四場親職共學活動,以「親子共學」理念為主軸,應用黏土共作之課程設計,將家庭教育與親子共學兩者結合,加強家庭之親職教育,使家長與兒童藉由多元的活動習得正向的家庭溝通模式,以提升親子關係。參與活動有14戶家庭共42人次。
噶瑪蘭合作式中途班
就學
109年共23位個案就讀,出席率穩定,學生學習狀況佳,當中有5位表現優異,積極進取故轉銜至社區學校就讀,8名取得國中畢業證書,7名順利升學,,積極為未來生涯規劃做準備。
活動
學園本年度因長期觀察學生們大多都存在社交技巧薄弱以及情緒自我覺察能力較為不足的議題,故辦理了六個場次的人際情緒心理成長團體,另外也辦理了冒險體驗課程、畢業旅行、生態校外教學之旅、生涯規劃、人際溝通、情緒覺察等多元適性課程,提升其學生回歸社區之社會適應能力,為未來自立生活做準備。
親職教育推廣
- 為使學童了解「兒童權利公約」之內涵,109年於國小、幼兒園及偏鄉學校,辦理20場校園宣導,共1,888名學童參與。以特製的小型故事箱帶來活潑又生動的說故事演出,將聯合國制定「兒童權利公約」之宗旨融入故事,教導學童認識自我保護及正向表達與尊重方式,並透過捐贈愛心發票環節,結合公益與教育,讓孩子學習助人之心。